三、这样可以吗?—保护和尊重身体的问题 家居时可以轻松的和孩子讨论,身体各个部位被人碰触的尺度范围在那里,例如什么情况下可以和小朋友牵手、什么情况下可以跟爸妈或家人抱抱,教导孩子拒绝不适当的碰触和求救的方式。保护自己的身体的教育不只限于小女孩,小男孩也一样,因为也有小男生被精神异常份子侵犯的情况。而洗澡时可以教导孩子如何保持身体(包括性器官部位)的卫生与清洁。在了解并且喜欢自己的身体后,可以再进一步教导孩子如何尊重别人的身体。例如不应该偷看别人换衣服、不应该嘲笑别人的身体特征。 四、我从哪里来?—与性行为、生育有关的问题 父母可以主动提出适合各种孩子年龄,兴趣及理解程度之有关生殖及性方面的主题,例如当有亲戚或朋友怀孕时,正是对孩子说明有关婴儿如何存于母亲体内的时机,且要使用正确的专门用语说明,例如说明婴儿是生长在女性肚子里的子宫内,而且要正确的形容子宫正是为了孕育婴儿,如温床似的特别地方。一个更积极正面的态度是母亲告诉孩子,自己在怀他的时候,满怀期待的心情,或是指着孩子的肚脐说,这是曾经与母亲相连的部位。同时,也可以告诉孩子,妈妈和爸爸因为相亲相...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5岁的李小弟弟今年刚升上幼稚园大班,在学校的表现良好,与其他小朋友相处融洽,最近在家中却经常出现情绪失控,只要父母亲限制看电视、玩电动的时段,纠正不当行为,或拒绝购买想要的玩具,稍不称心,又哭、又闹、又跳、又叫,甚至勃然大怒,拿起手边的玩具,狠狠的掷向父母,这类的失控行为造成父母极大的困扰,不知道该如何管教。 学龄前的儿童表现拂逆、挑衅或者情绪失控,是非常普遍的情形,甚至是成长过程的必然现象。刚开始学走路的幼儿,跌跌呛呛、横冲直撞,为了探索周遭的世界,势必会误闯家长或社会制定的规范,当自由意志受到压抑,亲子间的冲突挑起愤怒,儿童的行为模式非常单纯,不像成年人可以自我压抑或选择暂时离开现场,经常直接爆发成情绪失控;有些儿童故意挑起冲突,引起长辈或家长的关切,某些儿童则用来软化家长的立场,从而顺遂其目的。儿童情绪失控的问题,男女的比例很接近,2岁的儿童,约20%每天至少出现一次情绪失控,3岁时降至18%,到了4岁,只剩10%,青少年时期仍会出现情绪失控,但行为失控的情形逐渐被恶言相向所取代。 学龄前的儿童由于道德观念尚未形成,语言表达技巧不足,认知及精细运动的能力受限,受到挫...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撰稿者/小儿科李松泽医师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从怀中的强褓到牙牙学语,扶着走路到跑跑跳跳。多多少少会因为家长的一不留神,或是孩童不知危险的情况下造成一些孩子身体上的一些意外伤害。 意外伤害大约有两个高峰期,一是刚学会翻身或爬步时,因为家长通常会以为小孩子仍小,还不会自己“移动”,所以就将他独自一人放在床上,或接近楼梯的位置。结果孩子从床上或楼梯滚下而造成伤害。 另一个高峰期是进入团体生活。在学校的团体生活中,一来没有家属一对一的‘紧迫盯人’,二来受到其他孩童互动的影响,多多少少都会因身体相互碰撞而造成一些皮肉之伤。 常见的意外伤害及处置大致有下列几项: 一、头部外伤: 头部外伤在头部外伤在整个孩童的成长过程中是非常常见的状况,从学会翻身开始,就会有潜在的危险性。在校园中更是无法难避免的。轻的如床上滚下或跌倒时头部撞倒墙壁所造成的脑震荡,重则像从楼梯滚下来而造成的颅内出血等等。因此这个部分观察及处理方式就比较复杂了。一般而言,脑震荡是指孩童受到头部外伤后出现的一些想睡觉,头晕,头痛,呕吐等情形,通常二至三天后会自行康复,不太会留下后遗症。一个礼拜后即可恢复一般的日常...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嘉义基督教医院表示,儿童打鼾的原因、治疗方式与成年人不尽相同,只要接受药物治疗或简单的切除手术,睡眠品质与学习效率就可以获得改善。 根据美国的医学资料估计,大约有11%的儿童有打鼾问题,而严重到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候群的比例,大约有1%到3%;而国内有打鼾问题的人,约占全部人口30%,不过目前并没有儿童打鼾的流行病学调查,但儿童打鼾的比例与严重性也值得关注。 医师指出,儿童打鼾的原因与成年人不大一样,儿童打鼾多半来自鼻子、腺样体与扁桃腺等三个原因,方式与成年人也不尽相同,应该优先考虑药物治疗而不是动手术,因为绝大部分的儿童鼻窦炎是可以用药物治愈的。而鼻子过敏除了可以使用口服药与鼻喷剂治疗之外,最好能检测过敏原,以了解引起过敏的罪魁祸首、减少接触过敏原的机会。 医师表示,扁桃腺长在喉咙两侧,有些儿童因为扁桃腺反复发炎导致肥厚增生,像腺样体一样对呼吸道造成阻塞,也应该考虑手术切除。绝大部分的儿童不需要像成人一样接受悬雍垂软颚咽成型术,简单的腺样体与扁桃腺切除术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在1998年美国约有2000名16岁以下的儿童在旅途中因为车祸而死亡,所以这个问题绝对不能等闲视之;使用婴儿椅可以大幅减少婴儿在车祸中死亡的机率,我国也将在民国九十一年六月全面实施婴儿乘坐车辆时必须乘坐婴儿椅,更彰显了此一议题的重要性。 .所有12岁以下的儿童在乘车时必须坐在后座,其理由有两点:(1)在发生车祸时候做往往是最安全的位置;(2)坐在前座的幼儿很容易因为前座安全气囊在车祸急速充气时窒息或受伤。 .婴儿应该坐在面向后方的婴儿椅直到体重一岁大以后(体重要九公斤以上),此外,绝对不能将此婴儿安全椅放在前座安全气囊之前。 .一到四岁的小孩就应该坐在面向前方的安全椅,直到四岁以后(体重36公斤以上)才可以改坐在一般汽车座椅。 .如果小朋友的体型超过婴儿安全椅的话必须要坐在一个辅助椅上,让肩部的安全带可以跨越胸部,而膝部的安全带可以跨越大腿上缘。一直要到小朋友的体型能够适合汽车座椅(安全带能妥切的使用)时才能不用辅助椅,一般大约要到八岁以上的小朋友才能安全的坐在一般汽车座椅。 .等到小朋友坐在汽车座椅上时一定要使用安全带,而且安全带一定要能妥切的使用才能达到保护的效...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作者:周裕清 家长外出旅游的时候,若家中有十岁以下的儿童,多半会带着一起出游。儿童的记忆力好、学习力强,出国旅游增长见闻,对于儿童未来的成长和发育相当有帮助的。然而儿童在旅游当中,由于抵抗力与适应新环境能力较差,因此身体出状况的机会也比大人来的多。再加上儿童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缺乏自我控制和自我照顾能力,且好奇心强、喜于冒险探索,所以亲子同游特别应该注意旅游保健措施,若没有事先准备或携带足够的常备药物,常会令家长十分焦虑。笔者罗列出几个儿童旅游常见的问题与注意事项,希望各位家长们在看完这篇文章之后,带着儿童外出旅游将不再是您的烦恼。 首先、地点的选择方面,避免前往公共卫生条件不佳的东南亚国家或大陆地区旅游。即使是前往已开发国家,也要事先调查当地正在流行的传染病,检视自己与儿童是否已经接种疫苗,经过仔细评估之后若仍有风险,请在出发前,根据目的国家、旅游方式,接受不同的预防接种(关于疫苗的选择请参考本专栏的其他文章)。其次、旅游期间所使用的交通工具、居住设备、预计停留时间等都必须事先妥善规画。 出发前请先与您的小儿科医师讨论,包括儿童的年龄、健康状况、与特殊体质,由医师来作综...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是一种具高度传染性的疾病;受到流感病毒的侵袭时,最常表现出的症状为发烧、咳嗽、头痛、肌肉酸痛、喉咙痛、流鼻涕及全身衰弱。约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学龄儿童会有肠胃症状如恶心、呕吐及腹泻。自十五世纪起,流感病毒即被注意到会造成世界大流行。至今,威力不减,在二十世纪至少曾发生三次的大流行。流行性感冒病毒之所以能不断的对人类形成威胁,主要是由于这种病毒会在病毒表面创造抗原的变异。一为抗原微变(antigenicdrift),另一为抗原移型(antigenicshift)。因为这种病毒的多变性,使得既使曾经感染过流行性感冒的人也可能因对新变异的病毒不具免疫力而再次受到感染。当病毒产生的新变异,在大多数人身上均无抵抗力时,就会有全国大流行发生,各年龄层无一幸免。所以,如何防范流感病毒的肆虐,一直是医界共同努力的目标。 目前,政府每年免费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施打流感疫苗。但有特定疾病或特殊状况的儿童,常因流感病毒感染而罹患严重并发症或会将流感传给高危险群,因此根据美国疾病管制局疫苗施打建议委员会(ACIP,AdvisoryCommitteeonimmunizat...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新竹马偕医院复健科陈建鹏医师 小明是五岁的小朋友,在幼稚园中唱儿歌时,“一闪一闪亮晶晶”唱成“一ㄉㄢˇ一ㄉㄢˇ亮ㄉㄧㄥㄉㄧㄥ”,“哥哥爸爸真伟大”唱成“ㄉㄜㄉㄜ爸爸ㄉㄣ伟大”,老师说是语言有问题,建议到门诊检查,做语言治疗,阿嬷却说是舌根太紧,剪一剪就好了,到底谁才对? 儿童构音异常,即是一般所谓的“臭乳呆(台语)”,是在语音构成的过程中发生错误或困难,造成发音不准的情况,这是常见的儿童语言问题,一般人常会认为是舌系带太紧的结果,但剪了舌系带后,小朋友的发音仍不标准,其实只要接受语言治疗的训练,大部分都可以矫正过来。 造成构音障碍的原因可约略分为几点: 一、构音器官的问题:如口腔的大小、形状,牙齿排列与上下颚咬合情形或唇颚裂等。 二、口腔动作协调的问题:如不会卷舌。 三、听力问题:无法分辨相似的语音。 四、智能问题:语言学习能力受影响。 构音障碍一般可分四种类型: 一、省略音:发音时,省一个注音符号,如“哥哥”发成“ㄜㄜ”。 二、替代音:以另一个音取代原来的音,如“老师早”发成“老师ㄍㄠˇ”,“真伟大”发成“ㄍㄣ伟大”。 三、歪曲音:语音扭曲改变,无法听...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三军总医院近来接到一名五岁女童罹患儿童毛粪石症,患者半年来有吃头发的怪异行为,甚至因此造成肠阻塞,经手术治疗后已治愈,医师提醒家长应注意幼儿平日的行为。 三总小儿外科指出,儿童毛粪石(trichobezoars)是非常罕见的肠胃道异物,它常发生于忧郁症或是智障的儿童,有拔毛癖或食毛癖的问题,病患会吞食自己的头发、洋娃娃的头发,以及任何可以获得的物品,如毛毯等。 这种儿童毛粪石症有90%发生在女童身上,而且通常蓄有长发,常常发生在胃内,并常造成肠阻塞,但一旦发生肠阻塞,死亡率则高达70%,早期发现,外科手术治疗可将死亡率降至4%以下。医师提醒家长,发现儿童有行为异常时,应尽早寻求专业的医师协助,彻底检查及治疗,才能避免造成不良影响。”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对于气喘这个古老的疾病,虽然经过两百多年的研究,可是要精确下个定义都众说纷纭。综合专家的意见,目前支气管气喘的定义如下:“气喘是呼吸道的一种慢性发炎疾病,透过免疫系统的媒介(包括免疫球蛋白IgE、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球的局部浸润),此种发炎反应容易导致过敏体质的人产生程度不一的呼吸道阻塞,这种过敏反应可以自行缓解或经由药物获得改善,此外,发炎也增加呼吸道对于各种不同的刺激产生过度的反应。” 近年来对于气喘的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它被认为是一种发炎性疾病,不完全是一种呼吸道阻塞性疾病,而且呼吸道阻塞的过程并非完全可逆转,以慢性咳嗽或反复性肺炎的非典型症状表现也相当常见。目前已知气喘可以发生在儿童或成人身上,究竟儿童气喘与成人气喘有什么相关性?儿童时期的气喘是否会延续到成人?气喘的预后和常见的治疗方式为何?希望读者看完底下的深入报导,可以解除一些疑惑。 根据流行病学的统计数据显示,儿童气喘的发生率为百分之五到十,为小儿最常见的慢性疾病和旷课主因。近年来台湾地区因为快速的都市化,气喘病的发生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因此有人怀疑气喘病与空气品质恶化有关。以男女比例来看,青春期以前男生的发...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