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外翻膝genuvalgum是指患者膝盖关节部往内侧弯曲,又如果两脚同时发生,则称为X型腿或X型膝盖。 家长如何知道自己的小孩子有没有X型腿呢?有下列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运用一下:让小孩子仰卧,把脚伸直,并将左、右两边的膝盖并拢,若有内侧足踝还是呈现分开状态的,如果是轻微的分开,则视为正常的现象,然而,如果两内侧脚踝之间,有五、六公分以上的距离,同时小孩子在步行时,有两膝盖互相碰撞的现象,并且常常因此跌倒时,则为病态,一定要看医生加以治疗,做复健活动体操。 X型腿的病因,在现在衣食无虞的台湾现代社会中,已比较不像以前是由佝偻病引起的反而常见的是病童通常在先天上有关节韧带及肌的松软,造成关节活动的角度过大(Hypermobilitysyndrome)而形成。再加上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希望小孩早一点学会走路,而不知婴儿过早学习站立,也容易发生这种脚的弯形。 就治疗的方法而言,简单来说先是做矫正体操复健,如从腿而后站立的连续动作;或是上下溜滑梯,踩脚踏车等强化大腿肌群使膝能直音的运动,均有助于矫正。另外还有当然如果病因是源于佝偻病的话,则必须多服用维他命D。至于是...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腹泻 1.原因: 腹泻并不等于肠炎,但临床上仍以肠炎居多,且都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而呼吸道感染也可能合并肠道感染。 2.症状: a.|排便次数增加且含水量增多。 b.排便带有血丝或粘膜,并有发烧的现象,则表示有细菌性感染。 c.排便是水泻,则以病毒感染可能性居多。 d.最后的诊断,仍要靠大便培养结果(约需三天)。 3.注意事项 a.补充水分,预防脱水。 b.冲淡牛奶的浓度或停喂。 c.欲改食止泻奶粉,应由医师指示。 d.暂停副食品的添加。 e.注意餐具及食品的清洁与新鲜。 f.勤洗手,注意清洁及舒适、避免红臀发生。 ◆急性中耳炎 1.原因 a.因小孩的耳咽管较宽短、平直,易导致细菌侵入。 b.婴儿亦可能因呕吐而引起中耳炎。 2.症状: a.发烧39℃以上,易哭吵不安。 b.耳朵疼痛,较小的小孩常会拉或揉耳朵,将头摇来摇去表示疼痛。 c.当耳膜破裂时,会有脓从外耳流出。 3.注意事项: a.依医师指示,使用抗生素治疗,最少要治疗10-14天。 b.发烧时予退烧处理。 c.如有脓流出,只能在外耳将之拭干。 d.平常有感冒...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基隆长庚医院小儿科林万山医师 ◎什么是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是心脏及大血管,在怀孕第3-8周之间,发育受阻或异常所造成的心脏缺损。发生率大约每1000个活产儿中占8-10个左右。 ◎为什么会有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是由许多因素所造成,包括染色体异常、基因的异常、妊娠初期子宫内感染,药物、环境因素、放射线照射、母亲的年龄、孕妇喝酒或抽烟等因素,并非单一原因可以完全解释。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一般症状 这些症状并非每个病童都有,需视心脏缺损之种类及严重程度而定,包括:心杂音、生长发育迟缓、容易疲倦、嗜睡、胃口差、呼吸喘快、心跳过速、心律不整、运动耐力差、容易感冒、流汗多、发绀、杵状指、蹲踞反应、胸部突出、胸痛。 ◎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 1.非发绀型:心房中膈缺损、心室中膈缺损、开放性动脉导管、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狭窄。 2.发绀型:法洛四重畸形、大血管转位、三尖瓣闭锁、动脉干等。 ◎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检查及治疗 目前可由胸部x光,心电图,心脏超音波及心导管等检查,获得正确诊断,部分先天性心脏病可利用心导管治疗,免除开刀并减低费用。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一)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1)心房中膈缺损:是指左右心房之间有一异常的开口。一般在婴儿期不易出现症状,但随年龄增加,如果血流量增大,会造成肺部充血,病童会表现出呼吸急迫,运动耐力差,易罹患呼吸道感染,最后会出现心脏衰竭。 (2)心室中膈缺损:指左右心室之间有一异常的开口,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当血液动力学没有明显改变时,不需特别治疗,缺损小者可能自动愈合。但严重的病例,会造成肺高压,病童易反复感染肺炎,生长迟缓,最后也会出现心脏衰竭。 (3)开放性动脉导管:出生后胎儿时期之动脉导管未能关闭,造成血液经开放的动脉导管分流至肺动脉,之后再度回到左心,左心及肺脏之负荷增加。药物治疗无效时,需开刀手术或利用心导管作介人性治疗。 (4)主动脉狭窄:即主动脉局部性的狭窄,常常并有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异常,因主动脉血流受阻,故左心室之压力增加,若狭窄程度严重且未及时处理,很快会发生心脏衰竭。情况适合时可以用气球导管将狭窄处撑开。 (5)肺动脉瓣狭窄:右心室出口处因肺动脉瓣膜的狭窄或心肌过度肥厚,使血流不易由右心室进入肺动脉,右心室须用力将血液打入肺动脉,故造成右心室肥大。情况适...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台东马偕纪念医院-皮肤科徐大升医师 幼儿的皮肤疾病或皮疹;不论是在皮肤科或儿科均很常见。虽然大部分是无害的或者是可以自愈的,但仍不免让为人父母者担心与忧虑。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小儿皮肤疾病,作为病童与家长们的参考。 1.异位性皮肤炎:此乃与家族遗传的过敏体质相关不过随着环境的恶化与污染,及过敏原增加;有越来越多的幼儿罹患此病。其表现为干燥的红斑或丘疹;在婴儿时期容易长在脸上或身体伸侧,而在幼儿期则好发于四肢屈侧,通常奇痒、搔抓后益形恶化。治疗上,以保养皮肤为主,注意温度、湿度的变化和避免外在过敏原的刺激;严重时仍须给予类固醇制剂。近来,有一种新型的免疫调和剂问世,可避免长期使用类固醇所产生的副作用;假以时日,可望成为主流之外用疗法。 2.幼儿型脂漏性皮肤炎:出生后至6个月大时期易发。其为分布于头皮、耳朵、眉毛部、脸颊及身体皱褶处之境界鲜明的落屑性红斑。成因不明,多认为与内分泌有关;常于6个月大或1岁后自愈٫有时不易与异位性皮肤炎区分。 3.尿布疹:俗称红屁股。此乃因湿闷不透气的环境与粪、尿排泄物的刺激٫所造成的发红疼痛性皮肤炎。所以要勤换尿布,并...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台东马偕纪念医院-皮肤科徐大升医师 4.传染性脓痂疹:又称黄水疮。是一种细菌感染,好发于六岁以下、卫生习惯或抵抗力差的儿童。症状表现为金黄色结痂,有时会有水疱或脓疱;易长于脸部及鼻孔周围,常有渗水表现;搔抓后,即易于传染扩展至身体与四肢。治疗上,除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外,常须投与抗生素治疗。 5.病毒疣:俗称鱼鳞刺或猴子。临床症状通常不痛不痒,多发生于手部;常为数个表面因密布乳突状角化,而显得粗糙。主要是因受人类乳突状病毒感染所引起,故具传染性;一般用液态氮冷冻和腐蚀药剂治疗。 6.昆虫叮咬症:俗称红豆冰。为蚊子、臭虫及跳蚤等昆虫叮咬,所引起的过敏性皮肤炎变化。故多于夏季蚊虫活跃时期;其病灶分布于裸露部位,如脚踝、手腕及小腿等处。表现为红色奇痒无比之丘疹,中心会有叮咬的小水疱痕迹。要避免搔抓,并辅以止痒药剂和外用类固醇软膏。 7.婴儿玫瑰疹:又称三日热。是一种好发于6个月至2岁幼儿的病毒疹;会有一些感冒的前驱症状及发高烧٫约3、5天后退烧。烧退后,身上开始出现红疹,再扩散至头部及四肢。外观上呈现玫瑰红的斑丘疹;各自分散,也可融合不痒。约几天内消失,少数会持续...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阮综合医院眼科张圣明医师 台湾到处充斥眼镜族,而造成视力问题的原因大多为儿童时期未注重眼睛保健,导致长大后,难以摆脱四眼田鸡的困扰,虽然现在雷射治疗可以解决戴眼镜的困扰,但若能在儿童时期就注意眼睛的维护,将可减少各种眼疾所导致的后遗症。 儿童常见的眼睛问题有弱视、近视、远视、散光、睫毛倒插及针眼等等,以下分别介绍之。 一、“弱视”是指视力在发育期间因某种原因,导致视力未正常发育,最常见原因是斜视,其次是不等视也就是两眼度数不同,远视不等视最容易造成弱视,若是属于先天性白内障或眼睑下垂而造成弱视,则应配合手术及眼镜来矫正。 许多儿童在小学时就已近视,原因大多是让学童长时间近距离看书、看电视,不正确使用眼睛,所以在学童幼童视力发育期,应教导其正确使用眼睛,并应保持看电视距离及控制看电视时间,定期给眼科医师检查也是预防及保健之道。 二、睫毛倒插:可分先天及后天,前者在出生后就有,通常在下眼皮,因为睫毛刺到眼球,所以婴儿经常眨眼流泪,若刺伤眼角膜,则眼睛会发红且会怕光;后天的原因,最常见的是由砂眼所引起的,砂眼会造成眼睑板结膜结疤,导致眼睑内翻及倒睫毛,但由于公共卫生的宣导...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小孩急速长胖,家长可别高兴太早,台中市澄清医院指出,家长若将肾病症候群的小孩当作胖宝宝而延误就医,可能会造成小孩肾脏衰竭,甚至走上洗肾之路。 最近有一位家长发现家里四岁的小男孩胖了起来,脸圆圆的、眼皮肿肿的、脚也胖胖的,体重突然增加二、三公斤,而且尿尿时觉得泡泡很多,父母发觉不太对劲,将男孩带到医院看诊,进一步检查发现严重蛋白尿、血液中白蛋白降低而胆固醇上升,因而确定罹患了肾病症候群。 澄清医院小儿科表示,小儿罹患肾病症候群的机率仅约10万分之15,比率虽不高,但不要以为小孩子就不会发生肾脏病,肾病症候群通常好发生在2到6岁的小朋友,以男孩居多,通常以水肿或泡沫尿做为起始的临床表现。 医师表示,罹患肾病症候群的小朋友对类固醇治疗的反应大多十分良好,儿童的肾病症候群通常在获得缓解后,有50%以上的病童会有复发的情形,肾脏科医师就会考虑使用其他的免疫抑制剂来配合类固醇的治疗,另外,在日常生活上也需要饮食控制来配合病情的治疗,如限盐、避免大量高蛋白饮食等。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定义:因为病毒造成肝脏发炎。肝炎有许多种形式。最常见的为传染性肝炎(类型A),和血清性肝炎(类型B)。所有的类型都具有接触传染性。 ◎侵犯处:肝脏。 ◎流行病学:新生儿和年幼的小朋友(两周到五岁)。 ◎症状:小朋友的症状差异非常大。 *早期症状并不具有特定性,包括有: .发高烧。 .头痛。 .肌肉疼痛。 .没有胃口。 .一般生病的感觉。 *晚期的症状包括有: .恶心、呕吐。 .肚子痛。 *口臭或是口中有苦味。 *黄疸(眼睛和皮肤呈现黄白色,尿液呈现暗色)。 *肝脏肿胀、一碰就痛(有时候)。 ◎病因:病毒引起数种类型: .A型肝炎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而传染。藉由吃到或是喝到受污染的食物和水而传染,包括因为水源污染而受感染的贝壳食物也会传播传染性肝炎。 .B型肝炎主要是由于输入带有病毒的人所供应的血清或是血液而感染。这类型的肝炎常因为输血或是使用受污染的注射针头,或是因为器具或是针头部消毒不完全而造成。 .吸血的昆虫也被怀疑为B型肝炎的感染来源。 其他的肝炎类型可经由上述任何一种方法散布。 ◎危险因子: .拥挤的或是不卫生的生活环境。...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台北医学大学.市立万芳医院精神科邓惠文医师 处在这个资讯丰富的时代,孩子的成长过程是开放而多元的,他们可以随时从电视、广播、学校、才艺班等地方接触到新鲜的事物,爸爸妈妈不可能一一过滤或控制孩子所吸收的知识。所以聪明的孩子可能在爸妈还没有心理准备的时候,突然问起让人不知所措的问题—我是从那里来的?妈妈为什么会生妹妹?为什么哥哥站着尿尿,可是姊姊坐着?你该怎么回答呢? 一般人总觉得”性”是限制级的事,既然是限制级的,怎么能跟未成年的孩子谈呢?于是许多似是而非、含糊其词的说法就出现了,最常见的说法包括:”等你长大就懂了”、”男生女生本来就不一样”、”以后老师会教你”或是”小孩子不要问这个”。回想自己成长的过程,你是怎么知道这些事的呢?你是否也曾困扰过,为什么大人都神秘兮兮地不肯把这些事讲清楚呢?在儿童心智科的门诊中,我们经常看到因为性教育问题而困扰的孩子和爸妈。其实适时而恰当的性教育并不难,最重要的是先克服自己尴尬和禁忌的心态,以下提供您实用的参考: 一、我是女生还是男生?—性别认同的问题 所谓性别认同是指”我是女生”或”我是男生”的自我确认,约在孩子十八个...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