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长庚医院眼科宋湖仙医师 台湾的近视问题严重,不但近视比率世界第一,高度近视(6百度以上)的比率也是世界第一。根据卫生署资料显示2000年台湾国小一年级新生的近视比例已超过20%(1995年为12%),反映出在台湾,学龄前幼儿(即六岁以前)的视力保健有很大的问题。我们呼吁各位家长,由卫生署资料显示视力保健已不能等到上小学,经由学校筛检视力后再做。从您的幼儿出生开始就要经营良好的视觉环境,即早作防范措施,并在3到5岁间就要作正式的屈光检查,以确实掌握防范之道。 我们建议您两岁以下幼儿晚上睡觉时尽量关掉所有室内大小灯。尽量提供宽广的视觉生活环境,如户外活动。随时教导及提醒正确的用眼知识。注意电视画面的品质与看30分钟一定要休息的习惯,不要太早使用电脑,不要急于教幼儿写字,最好与幼儿一起阅读以掌握看书的距离与时间,减少用眼学习的才艺。至少从四岁起就要经常作屈光检查。若您的幼儿已经近视,由于近视治疗成效个别差异性很大,请勿轻信非传统性医疗。 面对台湾小孩视力恶化的问题,我们医师不再是权威专家,各位家长才是您小宝贝的保护伞,成功的关键在您的警觉及坚持,我们愿与您长期抗战,拯救我...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阮综合医院眼科童逸桢医师 放完了暑假,经过一学期各种竞赛及考试,院综合医院眼科门诊发现,儿童沉迷于漫画和电玩之中,再加上随之而来课业的压力,近视病例突然增加不少。 阮综合医院眼科主治医师童逸桢指出,全国近视盛行率在国小一年级已达百分之二十,六年级达百分之六十,国三达百分之八十,高三达百分之八十四,近视早被人称之为国病,然而高度的近视将有可能引起视网膜剥离、黄斑部出血、青光眼等并发症,更有导致失明的可能。据观察,近视发生年纪愈小,加深速度愈快,变成高度近视的机率愈高,所以预防近视应从小做起。 造成学童视力恶化的主因为常常近距离、长时间不当使用眼睛所引起,例如长时看电视、玩电脑游戏、课业压力繁重、埋首书堆太久、无适度休息等因素。视力保健的要点就是“保持距离以策安全”、“避免眼睛疲劳过度”;除此之外,均衡营养(不偏食)与适度运动也可预防近视;当然不可忘记定期至眼科检查,如果发现有近视,更要赶快寻求治疗,坊间有各式各样近视治疗法,有针灸、眼球运动及按摩、药物治疗法,但除了睫状肌麻痹剂的疗效经过实验证明外,其余最好都当成辅助性质。 至于睫状肌麻痹剂的使用,采用阿托品(atrop...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撰文:陈孟铃.罗凯熏药师 (二)解热镇痛栓剂:此药由肛门给药,一般作为退烧时之辅助剂,所以大多在服用解热镇痛口服药一小时后仍无法退烧时才使用,使用前一定要记得将外包装除去,熟睡的幼儿使用此剂最方便,可以不用吵醒他来服药,但对腹泻的幼儿则不适用,因为栓剂会刺激肛门而使药剂随着水便排出而失效。 如何让发烧的小朋友较舒适? 1调整室内温度(大约摄氏22℃)。 2尽量减少衣服。 3不要盖厚厚的棉被,轻柔的被盖即可。 4多喝水可以助发汗,因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体内的失水。 假如以上步骤并没使你的小朋友温度降低,那就必须去看医师了。 发烧时有那些注意事项呢? 1不建议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退烧药。 2一天使用退烧药不要超过五次以上。 3不宜在半夜时叫醒小孩服用退烧药,除非可能因发烧导致抽筋时。 4不要给小朋友灌肠。 5不要给小朋友覆盖湿毛巾,应尽量保持干爽。 当小朋友发热时,何时该去看医师? 首先测量小朋友的体温,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我的小朋友体温有没有高于摄氏37℃(口温)或37.5℃(肛温)。 【】没有您的小朋友没有发烧,不必治疗。 ...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2在您开始处理发烧时,请回答下列九个问题。 假如您回答‘没有’于下列问题,那就依照以上方法来照顾您的小朋友;假如您回答‘有’于下列问题,就得去看医生。 (1)您的小朋友小于三个月大吗? (2)您的小朋友发烧已超过两天以上吗? (3)您的小朋友口温及肛温大于摄氏40℃吗? (4)您的小朋友有耳痛、喉咙痛、或呼吸困难吗? (5)您的小朋友离上次洗澡已有一段时间了吗? (6)您的小朋友脖子有僵硬现象吗? (7)您的小朋友这次发烧有引起抽筋吗? (8)您的小朋友有烦躁不安或嗜睡现象吗? (9)当您服用退烧药物后,小朋友仍持续发热48小时以上吗? 假若处理小朋友发烧并无法降至摄氏38.5℃时或有以上九点任一情状时,就得去看医生。 使用新式电子耳温枪测量体温,使用时必须注意一些事项,才能测出准确的体温。 1使用耳温枪时,需将它插入外耳道入口,探头要对准着耳朵内的鼓膜,藉以感应到鼓膜释放出的红外线,仪器本身再换算成体温而显现于荧幕上。所以耳温枪一定要对准鼓膜,才能得到准确的温度,否则对歪到耳道的皮肤时测出的温度会偏低。 2人类的外耳道并不是呈直线状,而是呈“〈”...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撰文:陈孟铃.罗凯熏药师 发烧是体内正常的一种反应,可能是由病菌或病毒感染所引起。发烧并不是一种疾病,但是当引起发烧时,乃是提醒我们身体需要注意了。即使一些疾病会引起高烧,但高烧并不是意味着疾病很严重。有些轻微的疾病也会引起高烧,而一些严重的疾病却只会引起轻微发烧,多观察您的小朋友的活动力与感觉不舒服之程度,比只看发烧程度是更有意义的。在您测量小朋友的体温后,发现他(她)已发烧时,您可以做一些措施来让小朋友体温下降。但体温下降并不会使病兆消除,只会使您的小朋友感觉舒适些而已。 如何测量您小朋友的体温 当您测量小朋友体温之前,至少有半小时内没有吃或喝太冷太热的食物,甩一甩水银式体温计至摄氏36℃(华氏96℉)以下。 有三种正常测量体温的方法: 一、肛温测量法:正常肛温约是摄氏37.5℃(华氏99.6℉)。 二、腋温测量法:正常腋温约是摄氏36.5℃(华氏97.6℉)。 三、口温测量法:正常口温约是摄氏37℃(华氏98.6℉)。(请小心不要让小孩咬破了水银体温计,水银是具有毒性的)。 四、电子耳温枪测量法:正常耳温约是摄氏37℃(华氏98.6℉)。但操作时应注意卫...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二、药物治疗(Medicines): 退烧药的目的在于使体温减低,而不是完全退烧,只有在必要时才需要服用退烧药,以免滥用造成危险。一般而言都在肛温达摄氏38.5℃以上时才开始服用,而且每次服药中间一定要隔四至六小时。 (一)口服剂型:因退烧药的成份大多是味苦的,所以常经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口服的剂型,如糖浆剂是专给幼儿服用的;口嚼剂适合五岁以下的幼童;片剂则专给已能良好吞咽的孩童服用。口服的吸收效果不错,一般在服用半小时后,即开始有退烧的作用产生。常见的退烧药有: 1Acetaminophen解热镇痛剂有固体和液体的剂型;小朋友服药前,您必须仔细阅读仿单或医院药袋上指示之服药法,才能给予正确的剂量。大部分医生都建议给予Acetaminophen来治疗小朋友的发热。 2Ibuprofen解热镇痛剂此为医生处方用药。 3Aspirin(阿斯匹灵)不建议使用于小朋友;尤其是对于小朋友长水痘(chickenpox)、流行性感冒(influenza)者服用此药会引起雷氏症候群(Reyessyndrome),甚至会有致命的危险。 何谓雷氏症候群(Reyessyndrome)? ...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撰文:陈孟铃.罗凯熏药师 (二)解热镇痛栓剂:此药由肛门给药,一般作为退烧时之辅助剂,所以大多在服用解热镇痛口服药一小时后仍无法退烧时才使用,使用前一定要记得将外包装除去,熟睡的幼儿使用此剂最方便,可以不用吵醒他来服药,但对腹泻的幼儿则不适用,因为栓剂会刺激肛门而使药剂随着水便排出而失效。 如何让发烧的小朋友较舒适? 1调整室内温度(大约摄氏22℃)。 2尽量减少衣服。 3不要盖厚厚的棉被,轻柔的被盖即可。 4多喝水可以助发汗,因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体内的失水。 假如以上步骤并没使你的小朋友温度降低,那就必须去看医师了。 发烧时有那些注意事项呢? 1不建议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退烧药。 2一天使用退烧药不要超过五次以上。 3不宜在半夜时叫醒小孩服用退烧药,除非可能因发烧导致抽筋时。 4不要给小朋友灌肠。 5不要给小朋友覆盖湿毛巾,应尽量保持干爽。 当小朋友发热时,何时该去看医师? 首先测量小朋友的体温,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我的小朋友体温有没有高于摄氏37℃(口温)或37.5℃(肛温)。 【】没有您的小朋友没有发烧,不必治疗。 ...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2在您开始处理发烧时,请回答下列九个问题。 假如您回答‘没有’于下列问题,那就依照以上方法来照顾您的小朋友;假如您回答‘有’于下列问题,就得去看医生。 (1)您的小朋友小于三个月大吗? (2)您的小朋友发烧已超过两天以上吗? (3)您的小朋友口温及肛温大于摄氏40℃吗? (4)您的小朋友有耳痛、喉咙痛、或呼吸困难吗? (5)您的小朋友离上次洗澡已有一段时间了吗? (6)您的小朋友脖子有僵硬现象吗? (7)您的小朋友这次发烧有引起抽筋吗? (8)您的小朋友有烦躁不安或嗜睡现象吗? (9)当您服用退烧药物后,小朋友仍持续发热48小时以上吗? 假若处理小朋友发烧并无法降至摄氏38.5℃时或有以上九点任一情状时,就得去看医生。 使用新式电子耳温枪测量体温,使用时必须注意一些事项,才能测出准确的体温。 1使用耳温枪时,需将它插入外耳道入口,探头要对准着耳朵内的鼓膜,藉以感应到鼓膜释放出的红外线,仪器本身再换算成体温而显现于荧幕上。所以耳温枪一定要对准鼓膜,才能得到准确的温度,否则对歪到耳道的皮肤时测出的温度会偏低。 2人类的外耳道并不是呈直线状,而是呈“〈”...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咬指甲和吸吮手指都属于非进食的习惯性行为(Nonnutritivebehavior),类似成人甩原子笔、摆动下肢的动作,可用来缓和内在的心理压力,增进安全舒适的感觉。咬指甲不太雅观,虽然不会妨碍身体健康,如果未能在儿童时期戒掉,往后的社交生活会产生某些负面影响。人口中25%至36%的儿童有咬指甲的行为,少数女性即使上了大学,仍无法改正咬指甲的行为。 咬指甲可用来舒缓内在的心理压力,也可能只是好玩,看到别人咬指甲,跟着模仿,某些儿童的指甲太长,边缘不整齐,牙齿可取代指甲剪的功能,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 严厉斥责反而会逼使咬指甲的行为走入地下,儿童会躲在房间里偷偷的咬指甲,更强化这种不好的习惯,父母亲可鼓励儿童导正的动机,帮儿童修剪指甲,短整的指甲就无法咬嚼;每天记录咬指甲的次数,评估进步的程度,提醒儿童在哪些情况最容易出现咬指甲的行为;实施奖惩办法,提供实质的福利措施或者立即的口头赞美;安排书写或劳作的活动,例如打毛线、数念珠、洗牌等,让儿童双手忙个不停,没有时间咬指甲;鼓励儿童每天站在镜子前自我观察五分钟,感受不咬指甲的情绪变化;训练儿童自我放松的技巧,每天勤于练习,结合...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职能(occupation)简单说是指占据个人的有意义活动,随着环境跟个人,职能也会变化。例如:上小学的小孩,职能活动就可能多了写作业;三岁多的小孩,很重要的一项职能是日常生活的独立,但以上这些不可能是刚出生婴儿的职能。职能对个人的意义越正向,职能表现会越良好。以写作业为例,认为写作业是学新知、能被夸奖的小孩,跟认为是写作业就不能玩的小孩,职能表现上就会差很多。所以职能治疗师主要是利用及调整有意义活动,使个人在跟环境互动时,可以达到独立、个人健康、功能改善或满足,不至于有失能的感觉。进食对小孩而言是一项重要的职能,不管在家里或学校都可能发生,且藉此跟环境产生互动及学习,例如:工具使用、行为规范、食物的区分等。分析进食活动时,职能治疗师也会从环境跟个人去看,先就环境。在家中或学校、家属的期待要求、进食的位置(椅子或喂食椅)、餐具的使用跟选择、进食食物的种类等。综合不同的因子,进食就会不同,要求着重的能力也不同。例如:饭会煮一粒一粒的妈妈,小孩咀嚼的耐力跟细动作的要求,就比其他小孩重要。小孩的进食表现不佳,职能治疗师可能藉调整这些因子去改变进食活动对个人的意义,促进其能力的发展;...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