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心律不整
在过去15年,儿童心律不整的治疗在各方面皆有长足的进步,其中,以频脉电灼烧术最受重视,由早期利用直流电到今日广泛使用高频无线电波(radiofrequency)作为能量来源。先以心导管执行电生理学检查后,先确定其不整脉的机转后,以各种定位法定出不整脉的枢纽带,再以特殊导管输送能量到各定点。高频无线电波能产生加热效应,藉着与组织的接触利用热能量造成边缘清楚的烧灼变化区。由于组织的坏死而无电导性进而终止该心律不整的继续进行。
※儿童心频脉(心搏过速)的自然病史
儿童的心频脉好发年龄主要在婴儿期及较大儿童(6岁以上)两阶段。病因多因附随导路(accessorypathway)的存在,少数较大儿童可因为在房室结(atrioventricularnode)有双重导路(dualpathways),而藉由这些不正常导路与正常传导系统造成回路而变成心室上频脉。此外,亦有部份心房频脉是由心房内组织自主发动性(automaticity)异常提高,或由心房内的回路而造成的。至于心室频脉在儿童较为罕见。
由统计资料显示,附随导路的发生率约为千分之三。在西方人较多可由心电图看到PR距变短及delta波(所谓的Wolff-Parkinson-Whitesyndrome)。但在东方人则约只有其中1/3可看到此种心电图变化,另外2/3则需藉由心脏电生理检查才能知道其附随导路的存在,由于其传导主要以由心室向心房传导为主,心电图往往看不出异常(concealedWolff-Parkinson-Whitesyndrome)。这些附随导路随着婴幼儿的成长有机会消失。至于5岁后发病的上心室频脉则有极高机会持续有心频的反复发作。
※儿童心频脉电灼烧术之适应症
由于婴儿期发病之心频脉预后良好,不应贸然进行电灼术。除非在少数特殊心频脉,因无法以药物控制心衰竭病状才进行。至于在较大的儿童,若无法以药物充分控制其心频脉发作,或病童有不宜长期服用药物之考虑,则可考虑采用心导管电灼烧术来治疗。
※儿童心频脉电灼烧术之成功率及并发症
儿童心频脉的电灼烧术由于儿童需接受全身麻醉,且受限于血管及心脏的大小,及较复杂的心频脉机转,而增加其操作上的困难度。但一般而言,成功率仍是相当高的,在心室上频脉,由美国儿童电生理学学会的资料显示,其成功率在67%至100%之间。其中以右侧附随导路及心房颤动(atrialflutter)成功率较低。心室频脉也只有38%的成功率。至于并发症的发生,为3.7%包括有心包膜积水,血管栓塞症,房室传导阻断等。
在成功的电灼烧治疗后,仍有部份心频脉会复发,最易复发的如右侧附随导路,在2年左右的追踪之中约有一半的病童有复发现象,而心房性心频脉则约有32%复发。最不易复发的是左侧壁的附随导路。
※儿童心频脉电灼烧术之展望
儿童心频脉电灼烧术治疗的技术仍在持续进步中,各种适合儿童的特制导管亦纷纷问世。这些累积中的经验将可再进一步改善儿童心频脉灼烧术的成绩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若能有更充分的长期追踪资料,或许有一天,电灼烧术可成为儿童心频脉的治疗主流治疗方式。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